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九州短剧怎么玩 > 新闻动态 > 综合评价: 名校升学黄金跳板


综合评价: 名校升学黄金跳板

发布日期:2025-04-12 04:32    点击次数:132

1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招生最早见于 2010 年,自 2014 年浙江、上海实施新高考后,在全国部分重点大学中逐步开展。是为深化高校招生改革体制,满足高校特殊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需要,打破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 局面,而提出的高校招生录取方式。 综合评价是由试点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基础上通过高校的评价体系 (初审、笔试、面 试考核等),选拔出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特色的优秀学生, 该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最后按照综 合总分择优录取

二、综合评价的作用

①有机会被降分录取。②多了一次高考升学机会。③综合评价除了高考成绩外非常看重考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校测和学业成绩的加成,给予成绩没那么优秀或者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达到高校分数线,但综合能力优异的考生一次上名校的机会!

三、综评和综合素质评价

高校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时,结合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学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等维度,择优录取。从往年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把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综合评价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部分江苏省高校在录取总成绩中赋予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一定权重,直接影响考生录取排名

四、综评招生名额

每所高校都不同,但从往年情况来看,除了高考统考,综合评价是占据招生名额最多的自主选拔方式。另外,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本科招生以综合评价招生为主,占据90%以上名额

02综评院校名单

A类院校 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 深圳北理莫 香港中文(深圳) 华南理工大学

B类院校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通大学 扬州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 中医药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招生条件、什么学生适合综合评价?

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适合走综评,具体为:

1、综合成绩优秀。高中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在报名中占有绝对优势,部分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也对考生综合成绩排名做出明确要求。

2、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除了综合成绩要求以外,高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要求,通常情况下,要求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全部合格。

3、学科特长突出。尽管综合评价招生院校一般对考生竞赛奖项没有特殊要求,但如果考生有相关奖项,则可以作为考生学科特长的证明,一般更容易受到高校的青睐。

4、思想品德优秀。如获得省三好、省优秀、省优干等荣誉。一般普遍存在于江苏和浙江的省属院校中。

5、外语优秀。许多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对考生的“优秀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比较看重,在考生综合成绩优秀的基础上,英语成绩突出更具竞争优势。

三、分数及奖项

一般要求“综合成绩优秀”。部分高校如北外要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10%以内,并且语文和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的前10%以内,具体以学校招生简章为准。

年级排名也是是高校初审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报名时一般要求提供高一到高三上学期期末成绩,以及高三模考/大考成绩。

综合评价是高考招生的一种途径,只有高三考生可以报考,高一高二考生可以提前关注政策,做好背景提升准备!

理科竞赛奖项有认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省三及以上级别奖项,具体认可情况以高校公布简章为准。

文科竞赛奖项有叶圣陶杯、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等,主要为白名单赛事。

招生专业综合评价所报院校优势专业不乏本校王牌优势专业,考生可以通过高校历史沿革及办学特色了解。

从填报数量上看,一般一个学校可报考1-3个专业,也有高校没有限制。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最多可填报15个专业,另外除选科要求外,部分高校专业报名条件有综合成绩、单科成绩或奖项的要求,具体情况以招生简章及报名系统要求为准。

综合评价进入后大多对转专业没有限制,只要符合转专业要求即可转。各校各专业要求可能会不一样,建议报考前先咨询一下招生办。

综合评价的招生专业大多仅开放部分专业进行招生,也有少部分高校开放全部专业,而北外的部分小语种专业仅在综合评价招生。考生家长可参照招生简章查询。

综合评价招生专业不限定在基础学科,也会涉及到相关专业,很多都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

综合评价没有限报要求,在符合条件、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报考多所院校。但是同一地区的院校,考试时间往往会“撞车”,往往仅能参加1-2所高校测试。可在前期报名时,多报考几所,提升初审通过率,待初审通过后,再决定参加哪些院校的校测。

报考流程一、综合评价招生备考流程是什么?

高一的考生只需要打好学业成绩基础,重视期中、期末及学考成绩,熟悉新高考以及综合评价政策就好,在兼顾好课内学业时,可依据兴趣培养一至两门学科特长。

高二考生可以开始接触并了解高校,规划要报考的院校以及专业。同时,建议学有余力的考生也可以冲击下自己擅长的竞赛,增加成功概率。另外,也可以关注目标高校举办的夏令营或者体验营等。

高三考生就要做最后的院校抉择,陆续准备报名材料,当然大部分精力还是要保证高考复习。

综合评价:高考外的“黄金跳板”

核心优势:

降分录取,直通名校最高可降10-70分,为高考加“双保险”!尤其湖南、浙江等省份覆盖院校多(如中南大学、浙大、复旦等),考生可通过综评冲刺985/211王牌专业,规避高考“一考定终身”风险。

多元评价,打破唯分数论

综合成绩=高考(50%-70%)+校测(面试/实践)+学考,竞赛生、特长生素养突出者(如英语、科创、品德奖项)可凭优势弯道超车。

提前锁定录取机会

报名早于高考(3-5月),初审通过后,即使校测表现优异,高考后可在提前批或特殊批次填报,多一次录取机会。

专业选择更灵活

覆盖理工、人文、医学等热门方向,部分院校开放中外合作专业(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培养国际化视野。

综合评价招生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类考生:

第一类:综合成绩优秀类。

第二类:有竞赛奖项的考生。比如五大学科竞赛、作文、英语等竞赛;

第三类:思想品德类。高校综合评价认可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报考。

第四类:艺术、体育类。高校综合评价对艺术、体育类要求集中体现在浙江省属高校认可浙江考生的特长奖项。

第五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因中外合作高校的外语教学特点,会在招生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或进行相关测试。

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流程

目前,综合评价招生分为面向多省市招生和分省招生两类,南科大、北外等高校面对全国多省市招生。

综评是“631”招生,因为它的录取分数比例是高考成绩60%,校考成绩占30%,学业水平考试占10%,也就是我们说的会考成绩。目前有些高校只通过综评招生,不再单纯看高考裸分,这也算是向国际化靠拢的一种趋势。像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还有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都只招综评生。再比如说港中深、国科大,大部分的招生名额也都给了综评批。

那么综评招生的报名条件有什么呢?

其实各省各校的要求不完全一样,但以下几类条件比较常见。

第一类是综合素质优秀,这是一条最普遍的要求。通常来讲,只要孩子在高二上学期、高三上学期和高三下学期的同科类排名进入全年级30%就符合条件。比如你是物理类考生,学校有1000人,每次考试排名中能够排在前300名就可以。同时,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也很重要,至少要在B以上,如果是A优势就会更大。

第二类是竞赛成绩突出。如果孩子在竞赛方面有亮眼的奖项,比如说五大学科竞赛、奥数、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或者是科创类、机器人、编程、人文竞赛等等,也就是我们说的白名单,拿到了省级三等奖以上的成绩,那么在综合评价中就会非常有竞争力。

第三类是思想品德类的奖项。比如说获得市级以上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学生干部,这些荣誉也会为孩子加分。

第四类是特长生或者外语能力突出。艺术、体育类特长生以及外语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也是有优势的。像港中深这种学校,它的面试几乎全程用英文,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就是英语。如果孩子的英语能力过硬,通过面试的几率就会更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孩子没有参加任何的竞赛也没有任何的证书,是不是就一定过不了综评呢?

答案是不一定。家长就需要认真研究目标学校的招生简章了。学校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硬性要求的,必须要有一些竞赛才能通过初审,如果没有相关的奖项,就基本没戏。还有一类学校是灵活要求的,并没有硬性要求竞赛成绩。对于这类学校,竞赛奖项是加分项,但不是必需品。

张老师给大家总结了8条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潜规则”,准备报考综合评价的考生家长务必了解!

一、降分录取幅度大

从历年高校录取情况来看,通过综合评价进入高校比统招基本低10-20分左右,省属重点本科高校能达到40-50分左右。

不完全统计,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综合评价相比高考统招最高降32分录取,中国海洋大学最高降55分录取,南京中医药大学最高降36分录取,浙江省属三位一体高校最高降69分录取。

在高考这个1分千人的战场,四五十分的差距简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建议平时成绩和目标院校有一点差距的考生,尽量抓住机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综合评价院校都能降分录取,也会出现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综合评价分数线高于高考统招的情况,和高校热度、报名人数、招生计划、考生情况等因素有关,但通常来说,大多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分数会低于高考统招。二、不再“一考定终身”

综合评价招生的最大特点是综合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考生综合分数,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50%,高考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标准。

目前高校主要遵循85:15(高考成绩占85%、校测成绩占15%)、7:3(高考成绩占70%、校测成绩占30%)、6:3:1(高考成绩占60%、校测成绩占30%、学考成绩占10%)等综合成绩录取比例,浙江省属高校还采用6:2:2、60:25:15等录取比例。

而像昆山杜克大学,则是按照5:4:1(高考成绩50%,学校自主综合评估4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的综合成绩录取比例;对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仅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且等级性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成绩计算的省市,则按照5:5(高考成绩50%,学校自主综合评估50%)。

而像上海科技大学,则是按照高考成绩+校园开放日成绩(分为10分、15分、20分三档)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其中,6:3:1的模式是主流。

三、招生专业多为优势学科

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大多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如山东省教育厅明确规定:“招生专业由各试点高校综合考虑专业优势、师资力量、发展目标等因素自主确定,原则上安排在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或国家紧缺急需专业。”

而北外很多小语种专业只在综合评价招生,普通类统招中不招,如果想报考这些专业的话只能报考综合评价。

考生报考时一般可以报考多个专业,不过部分院校会有特定的要求,报考前一定要认真查看招生简章。

四、平时成绩至关重要

综合评价报名时,需要考生上传高一到高三上学期的期末成绩、高三模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年级排名、各科成绩等,平时成绩是考生能否通过初审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非常重要!

五、有竞赛奖项更容易通过初审

虽然没有竞赛奖项也能报考综合评价,但如果有竞赛奖项,初审时更有优势,通过的希望更大。

部分高校把竞赛奖项作为报考条件选项之一。如南京师范大学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规定,满足以下3项报名条件之一方可报考,若考生不满足一二项中的成绩要求,但有五大学科竞赛省二及以上奖项也能报考。

部分院校明确列出了认可的赛事奖项类别,如人文综合素养类、自然科学素养类、艺术体育特长类、思想道德类等。

其中,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5个竞赛含金量高,广泛认可,如南科大在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在决赛中获得铜牌及以上的考生在校测中有5-15分的加分优录政策!

六、部分高校英语成绩不好慎重报考

综合评价招生院校中,部分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招生专业主要采用英语或双语授课,英语成绩不好的考生慎重报考。

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北师港浸大、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

七、校测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近年来综合评价报考热度屡创新高,校测竞争愈加激烈!

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初审通过人数24701人,入选人数1849人,校测通过率为7.49%;

2023年山东财经大学初审通过人数11578人,入选人数1401人,校测通过率为12.1%;

2023年南京大学初审通过人数6414人,入选人数739人,校测通过率为11.52%......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在校测中黯然退场。

而且,校测成绩在综合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考生家长一定要提前准备,千万别让校测成绩成为自己的丢分项!

八、小心“锁档”

部分院校在综合评价招生中还会锁档!“锁档”就是锁定考生档案,不能再投档别的学校。即考生报考某校以后,须在初审通过后确认报考志愿,如通过校考测试,被确定拟录取后优先录取“锁档”院校,如没有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录取。

从2023年各校招生简章及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招生公告中可以看出,面向浙江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水平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部分江苏A类院校(需在高考前进行志愿确认)存在锁档情况。其他院校均无锁档!

值得一提的是,国科大、上科大、南科大、北外、港中大(深圳)等校在江苏省不锁档。

如果考生要报考可能会锁档的院校,一定注意是否会被“锁档”,最好能在志愿确认前和报考院校招生老师进一步确认!



上一篇:2025年临沂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圆满结束
下一篇:没有了